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体会
【 xiumi360.com - 学科资料 】
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:一个房间都不去打扫以后又凭什么平定天下。故事来源:东汉时期,有一个人叫陈蕃,他学识渊博,胸怀大志,少年时代发奋读书,并且以天下为己任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从事什么行业,就职于什么岗位,都要脚踏实地,切合实际,制定好实现远大目标的规划及实具体实施细则。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,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。
《后汉书》中记载着一个典故,话说陈蕃年少时住的地方非常杂乱,有一天,父亲来客人了,父亲就训斥他为什么来客人了也不打扫干净,陈蕃说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?”意思是说有志向的人应该想着扫除天下,成天花时间打扫房间有什么出息。父亲笑道: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家国为?”意思是说,你连一个房间都打扫不干净,还扫除什么天下?
对于这个典故,向来有两种意见,第一种属于就事论事型的,倾向于陈蕃的观点。这种观点是把打扫房间和做大事截然分开,认为打扫房间等体力工作谁都可以做,自己没有必要在这样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,而应该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,做些利国利民的大事。
第二种属于类比型的,倾向于陈蕃父亲的观点。把扫除一屋和扫除天下看做是互相关联的小事和大事。认为做大事都是先从做小事开始的。小事能做好,并且逐渐积累,才能成大事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如果小事做不好,何谈做大事?
事情有两面,每个人关注的角度和论事的前提不一样,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孰对孰错无法评说,但是单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说,我更倾向于陈蕃父亲的说法,做小事比不做事更重要。而且孩子年龄太小,哪有什么能力做大事?不过,孩子如果能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,甚至做到自己年龄阶段的极致,并且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,将来长大后,的确有做大事的潜能。
道理很明显,连小事都做不好,就想做大事,那只能是好高骛远。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这个道理,认为孩子小,许多事情都做不好,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做好了。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习,除了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。以为这样是爱孩子,却不知这样会慢慢把孩子培养成“巨婴”,或者成为高分低能,只会学习的“学霸”。
孩子在适当的年龄,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无论是对身心健康还是对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。生活习惯中的干净整洁会映射到学习中知识点的整理和吸收,生活习惯中的不懒惰,反映到学习上也会是孜孜不倦地进取。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人类活动,它们之间互补而又互相促进。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,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一些体力劳动都会对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。
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的很多人中,生活习惯良好的人多半在工作上也是打理得井井有条,而工作上杂乱无章的人,多半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。这并非一个定论,但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。有朋友说,许多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,就比较邋遢,但不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?许多明显的道理,特例也是非常多的。
如果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,就能从比率上看出是否有因果关系。也许生活习惯与学习或工作习惯不存在必然的联系,但是它们的原理却是相通的,就是习惯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人,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习惯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
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对自己的身心大有益处,也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,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,而且并不会花特别多的时间。一旦形成习惯就不用再刻意管它了,何乐而不为呢?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。在之前有关习惯的篇幅中阐述过,孩子在六岁前是最容易养成习惯的年龄,而且会终生不忘。所以在孩子3-6岁期间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会使孩子终生受益。(待续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源自网络,由用户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,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umi360.com/ziliao/78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