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xiumi360.com - 学科资料 】
五四运动介绍资料
1919年5月4日,北京13所大专学校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集合,示威游行,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,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、章宗祥、陆宗舆。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,逮捕示威群众32人。从6月5日起,上海工人罢工,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,参加罢工的产业工人有六七万人。上海商人举行罢市。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,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,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相继罢工。汉口、长沙、芜湖、南京、济南等地都有工人罢工。旅法华工也参加了拒签和约的斗争。6月28日,在全国各界群众和旅法华工、留学生及华侨的强大斗争压力下,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。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。
经过五四爱国运动,以李大钊、陈独秀、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,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,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,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。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。 5月,《新青年》六卷五号编成“马克思研究专号”,李大钊发表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(同年11月刊完),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——唯物史观、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,指出“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,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系起来”。在此以前,1918年11月,李大钊发表《庶民的胜利》、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等文章,热情歌颂十月革命,指出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。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,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。 7月20日,胡适在《每周评论》发表《多研究些问题,少谈些主义》,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,反对社会革命。该文的发表,在思想领域引起一场“问题与主义”之争。8月17日,李大钊发表《再论问题与主义》,对胡适的观点进行了批驳,指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,社会问题的解决,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,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,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、主义作为准则。他旗帜鲜明地提出,要用“布尔什维主义”作为思想武器,以求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。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源自网络,由用户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,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umi360.com/ziliao/90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