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xiumi360.com - 中国传统节日 】
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。因九九相重且九为阳数,故谓之“重阳节”;又因登高赏景、饮菊花酒、插茱萸,故又俗称“登高节”。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?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登高望远(资料图)
关于九月重阳节的源头,据先秦《吕氏春秋·季秋记》中记载,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,祇敬必饬”,“是日也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”。
可见这一活动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,但在先秦时期,这一节日的内涵相对单一:人们在农作物丰收之后进行祭祀,以酬谢天地神祇的护佑并表达对先祖恩典的感激。
到了汉代,《西京杂记》中说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令人长寿。”
这时就出现了“重阳求寿”之说。此后,就重阳节的演变、流传及习俗,不断见诸于各文献、诗词当中。
重阳糕(资料图)
三国时,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说道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
《荆楚岁时记》中也说:“九月九日,四民并籍野饮宴。”到了魏晋时期,重阳节又有了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传统。唐朝时,重阳被正式定为我国的民俗节日。
从此以后,宫廷、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,并且登高赏景、观菊饮酒、插茱萸、吃重阳糕……
古人认为,在这一天,登山吃重阳糕,谓之登高吃糕,有步步高升之意;饮菊花酒,可祛灾去病,又称之饮“吉祥酒”;佩茱萸,认为能驱虫去湿、逐风邪、消积食、治寒热等功效。
更关键的是,人们认为茱萸可避邪,能逢凶化吉,消灾和避难的作用。
佩戴茱萸(资料图)
重阳节,通过两千多年来的流传及民俗的发展来看,古今均认为其和东汉时期的“桓景除瘟”有关。
相传,东汉时期,汝南县的河中有一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就有人生病,因此天天有人丧命。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,生性憨厚,为人正派且乐于助人。
他知道瘟魔害人后,就决定外出拜师学艺,铲除祸害,造福于民。终南山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,见他学道志坚,就收他为徒并赠一把降妖青龙剑,授其一身本领。
转眼一年过去了,师父让他下山降魔,临行时给他一包茱萸叶,和菊花酒一瓶,并嘱咐他在九月九这天一定要带领乡亲们登高避祸。
桓景回到家后,按师父吩咐,九月九这天和乡亲们一起上山,并喝菊花酒、佩带茱萸叶。
第二天他们下山后,发现村里的鸡犬牛羊都死光了。
“桓景除瘟”(资料图)
随后,桓景设法寻得瘟魔,用降妖青龙剑将它杀死。瘟魔被除后,汝河两岸的百姓又得以安居乐业。
因此,九月九登高避祸就流传了下来,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并一直相延至今。
20世纪80年代,我国的一些地方把九月九定为老人节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爱老、敬老、助老的风气。1989年,中央政府正式把这一天定为“老人节”和“敬老节”。
这一举措,使古老的“重阳”民俗,更加贴近生活、深入传统,可谓影响非凡、意义重大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源自网络,由用户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,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umi360.com/jieri/8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