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邦为何堪称高明政治家
【 xiumi360.com - 历史名人 】
大家好,小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刘邦为何堪称高明政治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!
1、说起汉王刘邦,不少人赞同“他是一位高明政治家”的评价。确实,刘邦身上具备了政治家所应有的一些基本胸怀和素养。
2、作为高明的政治家,应当具有良好的口碑,赢得群众的支持。刘邦虽然出身于社会下层,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,早年在乡间的名声也不怎么好,但参加义军、投身于反秦大业之后,给人留下的却是一个长者的印象。也正是这一点,使得他在跟项羽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。
3、当时,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:先入关中灭秦的封为关中王。但一些老将认为,关中百姓饱受秦王朝严刑峻法之苦,应当派一位为人宽厚的长者去安抚。项羽为人狡诈残忍,刘邦素来为人宽厚,因此派后者去比较合适。最终,楚怀王决定派刘邦率军入关。刘邦入关灭秦后,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,而且还与民“约法三章”。百姓持牛羊酒食犒劳,刘邦也婉言谢绝……类似举动赢得了民心,百姓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。
4、项羽在听说刘邦入关之后,担心刘邦借机称王,赶紧率军入关,但又怕投降的秦军入关后造反,竟连夜将20万秦军降卒全部坑杀。入关后,又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,焚烧了王宫,把金银财宝和美女搜刮一空,“所过无不残破”,彻底丧失了民心。在其后的楚汉战争中,虽然刘邦屡战屡败,但在关中百姓的支持下,依托稳固的后方基地,最终击败项羽,夺取了天下。
5、作为高明的政治家,应当深通政治谋略,识大体顾大局。项羽入关后,听说刘邦要称王,不禁大怒。刘邦为了消除误会,防止同项羽发生军事冲突,竟冒着风险赶赴项羽的军营。鸿门宴上,凭借政治家的勇敢和智慧,说服了项羽,避免了直接发生冲突,为后来的胜利赢得了时间。
6、大将韩信率军平定齐国后,派人给刘邦送去一封信,希望刘邦任命自己为假王(代理国王),镇守齐国。此时,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,看到韩信的信后,勃然大怒。一旁的张良、陈平见状提醒:我军正处于不利的境地,你也无力制止韩信称王,不如顺水推舟,否则就有可能生变故。刘邦一听,立刻醒悟并改口:大丈夫平定诸侯,要做就做真王,做假的有什么意思。于是,派张良为使者,册封韩信为齐王,让他带兵攻击楚国。从当时的局势来看,这真是非常关键的一招。因为项羽也正派人去游说韩信,齐国策士蒯通也劝韩信保持中立。
7、作为高明的政治家,应当能够忍辱负重,不争一时之气。楚汉战争开始时,刘邦趁项羽东征齐国之机,率各路诸侯讨伐楚国,攻占了楚国都城彭城(今江苏徐州),并仗着人多同项羽决战,结果却遭大败,伤亡惨重,刘邦仅率数十骑逃离,父亲和老婆都被俘虏。经过这次教训,刘邦在后来的战争中避免同项羽直接交战,而是攻击他的部下,使得项羽疲于奔命。
8、楚汉两军在广武对阵时,项羽提出“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”,刘邦却回答“吾宁斗智,不能斗力”。尽管项羽同汉军交战百战百胜,但地盘越打越小,人也越打越少。在垓下战败后,项羽凭借个人的勇猛突出重围,到达乌江边上。乌江亭长对他说:“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”项羽却说:“我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!”一代枭雄忍不得一时之气,最终自刎而死。
9、作为高明的政治家,最重要的是能够识人用人、知人善任。楚汉战争开始时,刘邦和项羽帐下都网罗了不少人才。但到后来,真正的人才大多跑到刘邦那里去了。刘邦总结战胜项羽的原因时,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。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为我擒也。”这个分析也充分体现了刘邦作为高明政治家的见识。
(作者:殷啸虎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、研究员)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源自网络,由用户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,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umi360.com/lishi/43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