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学习资料 > 学科资料 > 伊尹怎么读?伊尹的名字怎么读?

伊尹怎么读?伊尹的名字怎么读?

学科资料 2023-06-14 14:51:33 伊尹 怎么读

【 xiumi360.com - 学科资料 】

伊尹的名字怎么读

伊尹怎么读

“伊尹”这个名字读作yīyǐn。“伊”和“尹”两个字都可以作为姓氏。“伊”一般是指第三人,即他或者她的意思,这里就是姓氏。而“尹”一般有治理的意思,也常常用来当做官职的名字,比如府尹。

“尹”字

伊尹是夏末商初人,据说他的母亲住在伊水,所以他姓伊。至于“尹”,这不是他的名字,而是他在建立商朝后的官职名,位同右丞相。伊尹原名挚,小名阿衡,父母都是有莘国的奴隶,一个烹饪一个养蚕,所以他从小也是一个奴隶。虽然如此,伊尹从小聪慧好学,在劳作之余努力学习,不仅学到了父亲一身厨艺而且成为了贵族子弟的老师。伊尹也因为研究尧舜治国之道而声名远播。

商汤知道伊尹后求贤若渴,三番五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,甚至把他比作自己国家的良药,可惜有莘王担心商汤得到伊尹后会对自己国家不利一直不答应。最后,商汤只能迎娶有莘王女儿的方法,让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前来辅佐自己。

得到伊尹后,商汤十分尊敬他,奉他为师,而伊尹也以一身才华报答,辅佐他讨伐了夏朝建立了商朝,又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子孙后代。伊尹死时100岁,而他在商朝为相有五十余年,把半辈子花在了辅佐君王治理商朝上,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而商朝也在他的手里,从初建时的弱小国力不断强大,所以他是历史上一代名相。

伊尹霍光

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,商朝的开国功臣,而霍光则是西汉的政治家。两人从时间上相差有1500年左右,但在后世常常被相提并论,称之为伊霍,主要原因有两个:一是两人都历经多任君王;二是都废立过君王。

霍光辅政

伊尹和霍光在各自的朝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。伊尹先后历经了五位商朝的皇帝,第一个是开国的商汤。伊尹是丞相,也是君王的老师,在太甲放逐期间还摄政过三年。而霍光则先后历经了四位西汉的皇帝,第一个是武帝刘彻。霍光在武帝临终前就被封为了大将军大司马,之后更是独揽大权,权倾朝野。而在他们的辅政下,皇帝都还算贤明,国家也基本繁荣,因此都被后世评价为贤相或者忠臣。

不过相比身份和地位,两人被并称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都废立过皇帝的经历。伊尹曾经因为太甲不行德政、不遵法制而将其废黜,在放逐到桐宫三年后,见其改过自新而把他迎接回来并重新扶立为王。

霍光则是因为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又无子嗣,在与群臣以及太后商议后,拥立刘贺继承皇位。可惜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,还不听劝阻,霍光只好又将其废黜。刘贺在位只有27天,史称汉废帝。之后,霍光又请来刘彻的曾孙刘询,拥立他登上皇位,史称汉宣帝。

伊尹和霍光两人的废立之事,都可以说是废无道而立有道的典范,所以后世往往把权臣废立皇帝称为伊霍之事。

伊尹论

《伊尹论》是苏轼的一篇议论文。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,堪称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除了最出名的诗词,议论文也是苏轼的拿手好戏之一,相比起《伊尹论》,他的《贾谊论》和《范增论》更为出名。

伊尹塑像

苏轼的《伊尹论》并没有把伊尹作为全文的评价对象,只是将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正面例子,文中涉及伊尹的文字也不过两段、四五句话而已。

全文上来就当头棒喝,能做成天下的事的人必然是可以不被外物打动的具有高尚节操的人。第二段,从普通男女、饭菜肉汤、一个乡村说起,推演拓展到王公大人、千金资财、整个天下,说明越是能够不被外物打动的人,能够办成越大的事情。

第三段以孟子评价伊尹的一句话开始,孟子认为伊尹虽然耕作田野,但如果不符合道义,即使是拿整个天下给他,他也不会接受。苏轼由此评价伊尹是一个有完美道德的人,因此才能治理天下。然后他感叹古时候的君子可以拿让高官厚禄来开阔自己的胸襟,而现在的人却在面对的时候迷失了自己。

第四段又以孔子感叹虞舜、夏禹、皋陶相互推让天下的故事开始,认为天下不足以动他们的内心,这正是他们可以得到天下人信任的原因。之后苏轼以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为例,说明伊尹的行为没人觉得过错是因为他这么做是为了太甲和天下,而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什么好处。

最后,苏轼认为现在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循规蹈矩不敢为了天下而站出来,这是大错特错的。

伊尹放太甲

《伊尹放太甲》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逐太甲后又重新扶立他的故事的记载,收录于《史记》的第三卷殷本纪中。虽然《史记》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只有寥寥不过百字,但是它在古代流传极广,在《孟子》、《左传》等其他经典中也都有相同的记载。

伊尹放太甲

根据文章描述,太甲即位后三年间,不够贤明,暴虐无道,违背德政而且不遵从商汤留下的法制,于是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了桐宫。之后三年,伊尹代君王执政,治理国家。而太甲在桐宫的三年里,不断改过自新,开始向一位明君发展。于是,伊尹亲自去迎接太甲,重新把大权交给他。太甲再次即位后,重新实施德政,各诸侯国都归顺商朝,百姓安居乐业。

伊尹只是一个臣子,但却敢于放逐作为君主的太甲,按照君君臣臣的传统观念,他这样的行径是在篡位,是在谋反。不过伊尹如此做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君王,而是为了太甲能够改过,为了商朝可以稳固兴盛,所以他执政时没人反对,所以他后来把在自己手中三年的大权交还太甲。而最后故事的结果,也可以说完全达到了伊尹的目的。因此,伊尹被后世广为称赞,被称为一代贤相,受人尊敬和拜祭。

同样是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,但发展的结果在另一本史书中却截然不同。《竹书纪年》说,伊尹放逐太甲后,自立为王,七年后,太甲从桐宫逃出杀了伊尹。

伊尹负鼎

“伊尹负鼎”是一个典故,出自司马迁的《史记·殷本纪》,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。也有学者把这四个字作为成语,用来比喻寻求机遇来体现自我价值。

伊尹负鼎

司马迁的描述中,伊尹见商汤的故事有两个版本。第一版本是,伊尹名叫阿衡,他想求见商汤但苦于无门,于是就去给有莘王的女儿做陪嫁的厨师,这才得以见到商汤。之后,伊尹背着做菜的鼎和切菜和砧板来见商汤,先是跟他谈论烹饪和滋味,后来借机劝说他实行王道。因此,伊尹负鼎的故事也正是出自这个版本。

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说,伊尹是一个有才有德的隐士,不愿意出仕做官所以一直拒绝商汤的聘请,前后五次才答应下来。伊尹给商汤讲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,得到了他的重用。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去找夏桀,但后来厌恶夏桀就又回商都。在入城的时候,伊尹见到了商汤的另外两位贤臣女鸠和女房,回去就写下《女鸠》、《女房》两篇文章。

伊尹负鼎就是出自这一个典故,后世的诗歌文章里常常借用它来指辅佐帝王。“负鼎”、“伊尹之志”、“伊尹烹饪”等词语也是相似的出处和意思。

至于把伊尹负鼎当成语使用,虽然没有相关的例子和证据,不过这样的比喻也非常恰当,因为负鼎烹饪对于伊尹而言就是一个进见商汤的机遇,而他也因此得到重用,可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源自网络,由用户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,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umi360.com/ziliao/12032.html

© 2022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

秀米生活常识 版权所有

QQ联系方式:vip@xiumi360.com    [tags标签大全]